首页 / 茶叶知识 / 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

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和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国传统茶道文化以及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传统礼仪和茶文化的发展
  2. 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
  3. 中国的茶道源于那个时代
  4. 茶道有什么讲究

中国传统礼仪和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

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

净手,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烫杯温壶”是将沸水倾入茶具中,洁具提温。

“马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中国的茶道源于那个时代

“中国茶史”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茶神陆羽有著《茶经》一书。《神农本草经》亦有记载关于茶这方面的知识。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好茶人。

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神农说、商周说、西汉说、三国说。

神农说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商周说

据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此说法表明: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种茶的历史。

三国说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买荼\"之\"荼\"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茶道有什么讲究

谈到茶道。这两年过度复制的美化太多,探究历史的原创太少。这里截取一些早年经历,简单还原一段茶道回归的发掘过程:

中国茶道的历史,由来已久。但20世纪中叶起,单纯把茶作为解渴工具,一直延续了整整大半个世纪。客观的说,当时茶道完全处于一种贫瘠的停滞状态。

这一段历史时期,关于茶的片段记忆,往往是儿时家有访客,长辈从大茶缸随便抓茶,还是悄悄吩咐从小茶罐里取茶的待客尊卑。

大多数8090后对茶的日常点滴印象,更多来自于胡同口老人的竹椅和茶壶,或者出租车司机灌满了老草青茶叶的雀巢咖啡改装玻璃大茶缸。

这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年代港式粤菜风靡,广东早午饮茶的菊普、寿梅、大茶壶习惯,伴随着生猛海鲜敲开了全国各地的寻常百姓生活。

进入21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需求,身边一些茶文化协会同仁和有心人士,才慢慢开始系统挖掘中国茶道的历史。在整理中我们发现,中国茶道的历史博大精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光按人群,可分为中国四大茶道,即:宫廷茶道、仕族茶道、僧侣茶道和市俗茶道。

近年来在茶坛流行的,往往是唐宋两代盛行后东渡扶桑和高丽所演变的僧侣茶道。这一发现的产生,最早来自于八十年代第一批留学日本茶友带回的信息:他们欣喜的发现,在当时日本各地不少寺院中,还保留有唐代日本遣唐使,和当年鉴真大师带去保留完整的中国唐宋茶道衣钵。

这几年,随着国力的强盛,更多人走出国门。同样也从日本、韩国等地带回了比如抹茶、插花、铁瓶等茶道技艺和美学,也延续了中国唐宋代茶道盛行以来,僧侣茶道大有照搬回归的趋势。

回归茶道,我们更多的希望创新与发现。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同样经历了历史上的千锤百炼。

早年的研究学者们以敬畏文化的心态,从近代沿革的断层历史痕迹中挖掘和编纂,坦诚还原茶道原貌,目的也是为了不偏居一隅,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茶道者,道以术显,术以道存。形而下者为术,形而上者为道。过度简单的一味照搬和包装其一,所有的道都沦为了术。

古人云: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术到极致,几近乎道。前人留下的财富,只是汲取营养的精神。专注生活与创作艺术,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成大道。

文章分享结束,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和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信阳毛尖_毛尖的功效与作用-信阳毛尖网 - -【信阳毛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yangmaojiantea.com/2556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